[影像醫學] 燒傷
還清楚記得,那是四月某一個禮拜一的早上,我在心導管室外看著裡面的主治醫師在進行複雜難懂的心導管手術,那是一條長長的細管子,從大腿股靜脈進去之後一路往上直到心臟,再進入供應血液給心臟的冠狀動脈,在那一條阻塞的動脈裡面放置塗藥支架來撐開已經被堵塞85%的血管;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轉眼間三個小時就過去了,主治醫師很瀟灑的走出心導管手術室,脫下那重達十公斤的鉛衣,告訴我們其實這個病人左邊和右邊都各有一條血管堵塞嚴重(其實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也才三條而已),所以他一併處理了。(實在太厲害了!)
話題一轉,我們都知道做心導管手術要不斷的做心血管攝影,換句話說,也就是剛才的三個小時中病人身體的同一個地方不斷重複在被照射放射線;大約都是在身體左邊胸部的側面偏後背方。因此我們當然爾地開始聊起暴露在放射線下的後遺症,就是整片皮膚和皮下的壞死,而且無藥可醫!!! 以前的心導管手術甚至還不會讓病人把手挪開,所以連同病人的左手也一併被曝曬在放射線下,這就是所謂的池魚之殃。
醫學知識和手術方法不斷的日新月異,其實很多都是前人痛苦的經驗和有經驗有創意的醫師累積經驗加以研究改造後的結果。
後來在整形外科,醫院中燒傷加護病房中也有好幾床燒傷的病人,當時我們會在早上排班輪流去幫忙換藥,但是輪到我的時候,原本要換藥的病人已經出院不用再換藥了,只不過不是康復出院,據說是在昨天晚上過世走了的。那是全身超過三分之二面積燒傷的病人,換藥對他來說可以想像的到一定是一次次很痛很痛的經歷....
燒傷會帶來的後遺併發症,包括感染(因此造成敗血症或膿毒血症)、脫水、呼吸道吸入性嗆燒傷、肺炎、急性膽曩炎....
燒傷的程度以一級為最輕,只限於表皮,皮膚出現紅腫,身體可自然癒合。第二級表皮受傷較嚴重,會出現甩皮,傷處會有劇痛及灼熱感,惟皮膚仍可再生,康復後很可能會留有疤痕。第三級最嚴重,傷及真皮下脂肪組織及肌肉,整塊皮膚壞死,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會導致燒燙傷的原因主要有熱液燙傷、火焰燒傷、化學灼傷、電灼傷、吸入性呼吸道傷害、其他[接觸性燙傷(如機車排氣管燙傷)、曬傷、凍傷、幅射線燒傷、蒸汽燙傷等]。
Reference: http://www.cbf.org.tw/ugC_Know01.asp 在這裡面有清楚的寫明不同程度的燒傷應該接受的治療方式。
有人說,在半小時內大量沖水可救回大多數細胞。(我覺得可以寧可信其有~~)
在燒傷之後,傷口會經過三個時期的變化: 體液滲出期、急性感染期、修復期。
Reference: http://www.medicchina.com/cmedicchina/daoyitai/changjianjibing/040.htm (這裡面有提到很多中藥治療的方式,其實我並不了解,但是病生理變化的進程頗值得參考。)
燒傷後最常見的是支氣管肺炎,更嚴重者为融合性支氣管肺炎。在燒傷的整個病程都可能出现肺炎併發症,但大多數發生在燒傷後早期,约70%發生在傷後2週内,而傷後1個月以後併發肺炎者不到10%。肺炎的發生率约為33%,伴有呼吸性损傷患者的肺炎發生率可達53%,重度吸入性损傷患者幾乎100%會併發肺炎,且致死率也較高。
支氣管擴張(Bronchiectasis): increased lung marking, tram track sign, ring shadow(signet ring sign), air-fluid level。
Reference: http://www2.cmu.edu.tw/~cmcmd/ctanatomy/clinical/Bronchiectasis.html
急性膽曩炎(acute cholangitis): 燒傷等等重大意外傷害造成的佔了全部急性膽曩炎的7%;triad是白血球增加、右上腹痛、發燒。腹部超音波是第一線檢查工具,可看到膽曩腫大、膽壁增厚(double wall>3-4mm)、sonographic Murphy's sign。
Reference: http://www2.cmu.edu.tw/~cmcmd/ctanatomy/clinical/acutecholecystit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