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過了12個小時,那咆嘯的迴聲和捶桌的震響依然在我的腦中著,只有減弱,不會消失。今天的門診病人其實大致上看得還蠻順利的,然而,這個病患從急診進來,急診拒收,改成到精神科門診,一度還似乎曾想要再去看別科,所以病患就在醫院的門口旁邊一邊吸菸一邊等待著帶他來醫院的媽媽忙著跟醫護到處詢問,最後終於進來到精神科門診。進來的時候,他....(目測應該有175公分,體型頗壯,留著因髮膠而向上揚的短髮,穿著鮮豔黃色的運動短袖上衣和藍色的運動短褲,腳上穿著的也是藍著的運動鞋,嗯....沒錯! 他是一個大學生,只不過已經延畢了兩年,現在他好像是不想再念了或是已經把學分修完了,總之就是想去工作了) 他走在前面,一馬當先,看到椅子立即就坐了下來,有兩張椅子,他還是懂得先坐較裡面的椅子,把較外面靠近門診的門的椅子留給他媽媽;他的手裡握著剛買的午餐(潛艇堡和小杯汽水),剛坐下不久就把潛艇堡收到紙袋裡面,汽水則是放在桌上,有時會拿起來喝一下。
前面的20分鐘,主治醫師跟他們母子問候了近況,討論病情的發展,以及詢問他媽媽為何要帶他來就醫的原因;過程還算是平順,即使有一度他似乎聲調開始上揚、情緒開始變得激動,還好醫師的談話技巧真的很高明,及時化解了他的情緒,他又變得像剛進來的時候那樣可以專心聽醫師的話;另外在他把潛艇堡收起來不到十分鐘,他又突然把紙袋用力拿起來,在相對上頗為安靜診間製造了一些紙袋的聲響,接著問說他可不可以吃,醫師馬上說可以,所以接下來的十分鐘主要都是醫師和他媽媽在討論。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午餐吃完喝完了,醫師也似乎已經解釋了差不多,可是他媽媽卻一直強調兩天前才拿回去的藥,他吃了之後開始自言自語、手也開始出現亂揮的動作,好像他的病情又變嚴重了,他媽媽懷疑這個會不會是兩天前的那個藥從一顆變成一顆半的關係造成的。醫師則是強調開藥的那個醫師不會故意加藥來讓他的病情變嚴重。就在雙方試圖再做更多解釋的時候,也是突然之間,他大聲咆嘯叫了一聲,接著把桌上的汽水杯舉起來用力放下,順勢用手用力的捶了桌子一下,這聲響之大,可能可以跟電影院裡面的電影爆破特效的響度相媲美;在那一刻,診間的空氣除了傳導他的聲音迴盪,大概沒有其他的流動和功能,其他所有人的動作都是停了下來,很可能連呼吸也暫停了一下;這一下子之後,醫師就立刻請媽媽出去門診外面,接著叫病人在門診內把情緒平撫下來,也試著跟她解釋情形沒有他所想的那麼嚴重。護士等了一下就出去安撫他媽媽了,小小的門診內只剩三個人,此時的我在腦中設想了很多可能,也趕緊觀察周邊有沒有我可以拿來利用的輔助工具,這時才終於了解醫師後面的側門為何要故意半開著,還要讓門閂凸出來,讓門不會因為風吹不小心就被關上。3分鐘之後他就說他好了要出去,醫師只好讓他出去;過了一會兒,他媽媽又跑進來似乎是想聽聽醫師最後有沒有要說什麼! 醫師也只好勸媽媽下次不要在病人面前一直強調他是有病的,再請他媽媽不要進來太久,這樣反而會讓他兒子產生更多懷疑。
在精神科,"因果關係"是最難去建立的,幾乎是不可能會知道。這個跟內科、外科還有其他科,甚至急診,是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不曉得這層關係的人就很容易落入錯誤的圈套中,這樣不僅對病人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事態變得不易控制、變得更加嚴重也有可能。真的要小心!